不動產實價登錄在八月一日上路,有趣的是七月上旬,有一波趕在七月底前過戶的案例,買賣雙方為的就是規避被登錄真實的交易價格;但也有賣方希望在八月一日實施實價登錄。究竟實價登錄上路是否會對未來房價產生衝擊?
實價登錄後 不動產市場呈現「兩極化」發展
首先,先從台灣知名豪宅「仁愛帝寶」說起,謄本上最近一戶過戶案例,之前市場傳出每坪成交268萬。據了解,原本該屋主希望在八月一日以後登錄,讓仁愛帝寶有一戶真實的交易價格被登錄,如此一來,還有二戶帝寶的該屋主身價自然水漲船高,可惜因買方希望早點交屋,無法成為帝寶第一間實價登錄的案例。
換言之,對釋出量稀少的豪宅、精華地段戶數少的社區而言,實價登錄絕對是好消息,因為原本供給就很稀少的社區,只要一有物件要賣,加上又有實價可參考,價格往上比價的機率較大,就是因為供給量不多,向上比價的效應就相當明顯;反觀偏遠地區或委售量較多的造鎮區域,又或是推案量大的區域,恐怕會出現往下比價的情況。因為大型社區有多戶要賣,例如有十戶要出售,買方選擇性多,不見得要追價,因此成交透明後,可能會產生往下競價的效果,因此,研判實價登錄實施後,不動產市場有可能會呈現「兩極化」發展。
透明房價≠一致房價 「顯性差異」還是會左右房價
實價登錄後,內政部將相關資訊「去識別化、區段化」處理,為了顧及隱私,所以查詢時採取門牌1~50號、51~100號區段化,預計十月民眾就可上網查詢。由於是區段化、去識別化的處理,民眾僅能了解區段行情,是否能精確到哪一棟大樓,可能還是有難度。
接著要探討「去識別化、區段化」能讓房價透明?房子就像人一樣,人有人格、房有房格。每一間房子的屋齡、採光、通風、格局、樓地板高度絕對都不一樣,也就是說,世界上沒有一間房子是一樣的,另外,房子有無裝潢,裝潢時間新舊,往往也會影響房價。但裝潢程度好壞,卻不會在實價登錄中記錄,所以同一樓層相似格局,也可能單坪價格會差3~6萬,原因可能就是有無裝潢。
除此之外,同棟大樓高、低樓層,有無景觀都會影響房價。所以未來民眾在查詢房價時,若發現同區域價差很大也不要太意外。例如:淡水紅樹林捷運站附近,新成屋面河、面海成交每坪30~60萬都有,但面山價格立刻降至20~35萬,因此八月上路的實價登錄,透明房價不等於一致房價,每一物件都存在許多差異性,這些顯性差異,都是影響房價的關鍵。
未來預售屋市場將走向「不二價」
實價登錄政策,針對預售屋代銷這一塊,規定「預售屋在代銷與業主的代銷契約屆滿或終止30天內,須向主管機關申報登錄成交案件實際資訊」,換言之,預售屋買賣需要申報,但全部的預售案由不動產代銷業者委託代銷契約屆滿或終止30日內,一次申報即可。但預售興建過程中,若業主和代銷技術性遲遲不結案,或等房子蓋好才結案,這過程中就失去了資訊即時、公開、透明的意義。
有不少上市櫃建商研議,擔憂實價登錄真實成交價格曝光,索性把利潤抓好,來個「不二價」制度,賺取固定的利潤。目前市場也有不少建案採取「不二價」制度。
房價透明 縮短議價空間 讓交易更確實
實價登錄最大的用意就是要讓房價透明,抑制投機炒作行為。事實上,包含台灣房屋在內的各大品牌房仲,早已實施公開透明「成交行情」查詢服務,且全球實施實價登錄的國家,包括香港、中國大陸、日本、韓國、美國及歐洲等,都行之有年,因此,「實價登錄」不是決定房價唯一因素,全球資金連動、市場需求環境,反而影響房價漲跌更深,不過,因為房價透明了,將有利未來買、賣雙方對價格較有共識,議價空間也可能縮小,讓不動產交易更確實,對於台灣房市長期的發展,仍有著正面穩定的力量。